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在临床实践中,不少患者对高血压的诊治存在一些误区,一起来看看,你是否也有过。
误区一:“得了高血压吃药就行了,不用化验检查”
(资料图)
高血压是慢性的终身疾病,长期高血压可以造成心、脑、肾等多脏器的损害,而且高血压与一些伴随的致病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血脂、糖尿病等共同作用,可导致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
降压治疗的目标,第一是防止出现脏器损害或出现并发症;第二是对已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通过积极的应对措施,尽可能逆转病情,防止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
所以,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论病情轻重,首先要对高血压可能造成的脏器损害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通过专业医生的综合评估,不但可以早发现问题,也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误区二:“按时吃降压药,在家也可以测血压,不用复查”
高血压有很强的隐蔽性,许多高血压患者即便没有症状,也应该结合个人情况,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高血压对重要脏器的损害,了解是否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是否控制达标。
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能够了解24小时血压控制情况,这有利于心脑血管风险的评估和预防。
误区三:“发现血压高了,自己买点儿降压药,看说明书吃就可以\
高血压药物的使用要因人而异,除了看血压数值,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快慢、是否有高血压导致的脏器损害,以及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等,选择可使患者得到最佳疗效的治疗方式。同时,还要有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的治疗。
另外,同一种药,不同患者所需剂量不同,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所需剂量也不一样。所以,高血压治疗是个体化治疗,一发现有高血压,一定要找专科医师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误区四:\
需不需要口服降压药是根据血压值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经专业医师评估后决定是否启动口服降压药,不是凭感觉的。
需要服降压药时,不能后推,降压药的副作用远远小于高血压本身对身体的损害。
误区五:\
降压药不会成瘾,也不会依赖。降压药停不下来,是因为高血压是个长期慢性疾病,需要降压药来控制。
误区六:\
高血压用药期间,如果血压控制平稳,而且没有明显副反应,不建议定期或经常换药,降压药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的,而且换药后血压容易出现不稳定。
血压控制不满意时或者其他原因不耐受时,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换药、调药。
误区七:\
高血压是个长期慢性病,口服降压药后血压达到正常,如果血压降到正常就停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升高后再服药,血压总处于波动中,这种情况下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只有长期坚持服药,将血压稳定控制在合适水平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
误区八:\
有些患者认为我吃上降压药了,而且血压能降下来,仍然抽烟、喝酒、熬夜等。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与高盐饮食、肥胖、过量饮酒、吸烟、增龄及家族遗传因素等有关,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降低心血管风险,而且控制不良生活方式要贯穿高血压治疗的全过程。
控制血压是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
误区九:\
保健品的降压功效并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保健品代替降压药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导致高血压并发症的早发生。
最后总结一句话:发现血压高了,要尽早到医院找专科医师诊治,而且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来源:综合北京日报、健康北京
编辑:李萌
责编:刘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