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增长了7.1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5月18日召开的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介绍,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2019年的59.4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1.89亿元,增长了7.1倍。
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一度价格虚高:一些“进口老药”已过专利期仍价格不菲,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也远高于国际水平。在过去,老百姓花高价钱,却未必能享受到新药、新技术,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国家医保局打出“组合拳”,让百姓以更合理的价格用上疗效更好的创新药。
降价供给“高配版”药品、耗材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伊马替尼原研药一盒价格1万多元。通过开展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标仿制药价格降至每盒约600元,受集采影响,原研药价格也降至7000多元。
这仅仅是多年来国家集采降低群众用药负担的一个缩影。胡静林说,“通过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我们开始扭转我国药价持续上涨趋势。”
根据相关测算,我国2022年的药品采购价格指数比2018年下降了19%。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后,中选产品价格也持续下降。国家组织集采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连同地方联盟采购,累计减负约5000亿元。与此同时,卡瑞利珠单抗、诺西那生纳等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加上报销后也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
更显成效的是,集采不仅降价还提质,相同功效的药品、耗材得以替换为“高配版”。
“通过价格下降,我们有效提升了一批高质量药品耗材的可及性。”胡静林说,集采药品中的高质量药品比例由集采前的50%提高到90%以上;耗费方面,以心脏支架为例,材质性能更好的铬合金支架使用比例由60%上升到90%以上,性能一般的不锈钢支架逐步退市。
未来,国家医保局将针对眼科人工晶体、骨科运动医学类耗材、新批次药品等陆续开展集采,并进一步加强对集采产品的质量监控和供应保障。
鼓励创新“见真章”
“5年来,70个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药品参与医保谈判,其中66个谈判成功,成功率达94%。”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说,通过快速实现创新药的临床应用,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得到合理回报,其创新积极性大大提升。
我国医药产业正逐步走上重创新、强研发的发展道路,医药企业创新动力日趋强劲。数据显示,A股市值前10名药企中,2022年的总研发投入是2018年的2.48倍。
为鼓励行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国家医保局建立了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准入和谈判续约机制。例如,医保目录“一年一调”,实现超过80%的新药能够在上市两年内纳入医保。2022年目录调整新增的108个谈判和竞价药品中,有105个是近5年上市的新药,相当一部分药品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医保目录。
与此同时,为了让创新药物更加可及,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谈判药品“双通道”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医保目录落地实施。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已经有20.9万家定点医院和药店配备了目录谈判药品。
5年来,群众可以报销的药品种类不断增加,涵盖了新冠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临床治疗领域,大量新机制、新靶点药物被纳入。在医疗机构费用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中,那些疗效不确切、易滥用的辅助性药品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疗效明确的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治疗性用药。(记者 张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