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家、现代创新理论创始人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写道,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是一个由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企业,替代原有产品、技术和企业的“创造性破坏”过程。言下之意即创新并非易事,平衡木两端有着明晰分野,意在创新的企业无一不走在冒险的路上,为其把控方向的人握持双刃剑,征途既是挑战,也是证明。
5月18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对于探寻空白区的阿里,回馈来自表现亮眼的国际业务,国际零售收入增长41%,连续3个季度超出预期。阿里巴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电话会上表示,集团将关注消费、云计算、全球化三大战略,出海在集团蓝图中的排序依旧靠前。值得一提的是,掌舵海外业务的蒋凡也首次出现在电话会中。
首席财务官徐涛宣布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即将启动公开融资,这意味着在业务发展和经营决策上,蒋凡会获得更多自主权。这也是2023年3月“阿里史上*变革”之后,阿里的又一次自我更新。
(相关资料图)
接管阿里海外500天,蒋凡成绩不错。攻擂这段时日他做对了什么?阿里能够将国际业务锻造为新增长引擎的原因为何?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对追寻者更具意义。
01 国际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根据市场检测及分析机构尼尔森(NIQ)公布的《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出海白皮书》,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正在提升。2022年亚马逊以净亏损27亿美元的史上最差成绩收场,它的退场给了后来者更多机会,中国电商出海进入新阶段,进攻,成为所有海外业务的主题。
财报披露的数据证实,阿里国际攻城略地的能力并不弱。
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内,阿里巴巴国际零售业务整体订单增长15%,速卖通(AliExpress)、Lazada和Trendyol三个零售业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而在横跨2022年Q2至2023年Q1的整个2023财年内,阿里巴巴国际零售业务实现收入498.7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2023年Q1的阿里巴巴国际零售业务录得收入139.67亿元,2022年Q1时,这个数字还只有98.87亿元。
速卖通(AliExpress)、SHEIN、Tiktok Shop与Temu常被并称为“出海四小龙”,第三方统计显示,阿里速卖通在出海赛道的身位更加靠前。
速卖通如今月访问用户达5.3亿次,其余三家分别为1.9亿次、0.7亿次和1亿次。速卖通如今月包裹数约320万,出发时间更早的它2015年就落地了“社交营销”、“物流&支付服务提升”、“线上全球多货币支付”等一系列玩法,布局国家超过200个,几乎覆盖了全球跨境市场,NIQ认为,速卖通在全球物流建设上的投入更多,品类齐全,交易体系也更为完善。
此外,在东南亚地区,Lazada通过优化买家体验实现双位数订单同比增长,买家基础进一步强化,增值服务持续改善着变现率。定位高端的Miravia与土耳其地区的Trendyol复制着Lazada的成功经验,尽管受2月地震影响,但Trendyol从3月起业务恢复,新业务订单增长强劲,运营效率持续提高。
2010年创立速卖通时,出海还是未经证实的新生意,但在蒋凡接管500天后,事实证明海外业务能够担当大任,成为增长的主要来源。
2022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国际商业板块收入共计约19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其中国际零售业务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26%;国际批发业务收入约为4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实现“快速增长”这一业务目标背后,是阿里的国际商业在逐渐露出锋芒。财报后的电话会上蒋凡表示,国际业务展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张勇则表明,三大战略引领下的阿里巴巴在资本市场仍有许多手段,“不排除从一个阿里巴巴生出新的阿里巴巴的可能性。”
中国企业的出海行,似乎终于迎来一个好的标的。
02 向下扎根,向外出发
2014年时,阿里提出的三大战略为全球化、农村电商和大数据,到了2019年,集团侧重点调整为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两次调整中,走出中国、迈向国际的优先级都位于*,本次财报后的战略规划也同样把全球化的顺位放在前列,也就是说,阿里虽在2022年初才正式完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构建,但重资出海一事,阿里早就定下了基调。
正如蒋凡正式接管国际业务时所说,全球化是阿里寻求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增长时的重要战略。本季和上一季度财报中,国际零售业务均有不俗表现,业绩亮眼的根源在于阿里找对了拓展思路,聚焦推新平台、提升Lazada市场份额、找到速卖通新增长点三件大事,把重点放在C端业务以拓展市场,阿里因此收获了拉动业绩表现的新增长引擎。
具体来看速卖通,通过注资仓储建设、优化平台机制、深入当地解决本土化问题等举措,速卖通提出商家自运营+全托管服务的多模式经营、到货时效提升及用户体验优化三大核心战略,在3月实现订单量同比增速超过50%,创下历史新高。
这三大战略有着统一的方向,那就是加强基础建设,弥合信息鸿沟,为海外商家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4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速卖通重点布局的几个市场中,欧洲地区买家数量同比增长了45%,日韩地区买家数量增长了超70%。进军欧美市场是常规操作,毕竟阿里巴巴去年末推出的新平台Miravia主阵地就设在了西班牙,Lazada集团CEO董铮也证实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未来规划。
相比之下,选择开拓韩国电商市场,听起来似乎就是一次“反直觉的豪赌”。但跟随速卖通去往韩国的品牌都明显感知到了市场的变化,而速卖通创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就致力于为商家建立稳定的“大后方”,以便它们在前端多赛道发展。
“速卖通的新服务全托管确实不错,放心省心,流量也大。只要款式ok,基本都能爆单。”按照Kingrinder品牌方郭亚领的说法,速卖通推出的全托管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参与外贸的门槛,商家只需提供产品,由平台解决店铺、仓储、配送等环节的运营方式扩充了原有的平台模式。据悉,在速卖通“328”周年庆大促*天,入驻速卖通全托管仅3个多月的Kingrinder,旗下手动咖啡研磨器在韩国单一市场,不到1小时的销售额就突破1万美金。
正如速卖通行业运营总经理靳科所说,速卖通今年关键词是“增长”。目前在韩国、西班牙等开通Choice服务的多个国家,速卖通下载量均飙升至前3名,5月速卖通还联合菜鸟宣布,一个月内计划新设5座跨境仓库,优选仓总面积再增数万平,为商家提供更多仓容空间,助力更多中国卖家走向海外。
03 走向世界,还需长期作业
按照尼尔森的研判,2023年对中国企业来说称得上是“出海时代”。随着疫情影响消散,中国跨境政策持续完善,数量多、规模小的中小型企业有机会借助平台的力量实现跨境运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首的产业集群释放出极高的效率与产能,出海平台得到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供应链企业也因此收获增量市场。
阿里速卖通等海外业务板块抵达榜首位置,本质上是根植出口业务持续向好的大背景,在前进的路上完成加速。曾有接近速卖通的人士向媒体透露,“蒋凡给速卖通定下了非常激进的目标”,不过从结果来看,蒋凡“抓业务好手”的称号名不虚传。
接手阿里海外业务后,蒋凡花了半年时间在东南亚、欧洲等各个国家走访市场,梳理业务,去年6月让更了解东南亚的董铮(James Dong)接任Lazada CEO,一个月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3个国家的CEO也更换为在当地成长起来的业务负责人。
同时蒋凡也用大量投入鼓励着平台与商家,Lazada向新加坡会计和企业管制局(ACRA)提交的文件显示,4月时Lazada获得了来自阿里巴巴的3.53亿美元注资,不到一年时间内,阿里累计投资近20亿美元。
重视品牌建设、精细运营管理、与当地资源深度合作完成本土化改造这三招下来,定位跨境中台的速卖通和负责本土运营的Lazada都完成革新。受惠于此,蒋凡带队的海外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2013年入职阿里的蒋凡,2019年成为天猫、淘宝总裁时的坊间头衔是“最年轻的阿里合伙人”。他曾带领淘宝完成PC到APP的跨越,然后继续奔赴下一个增量市场。有着“阿里流量王”称号的他走入出海这条赛道,不仅需要玩得转用户流量,也当耐得烦做好物流运营。
无论是商品、物流提质增效,还是供应链优化、加强平台建设,都是“弯腰捡钢镚”的苦活累活。走向外域的路道阻且长,好在长时间重视下,国际业务的底盘已相对牢固,天高海阔,阿里国际还有大片天地可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