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看到了这份文件,对其中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我最关注的是其中有一条提到‘不得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开展体育培训活动’,这条是我比较关心的。”孩子就读于北京市第十五中附属小学的家长王丽丽女士表示,“这一条规定如果落地,很多体育培训机构的场地都将不达标。”
和她持同样意见的家长还有很多,除了场地,他们还关心教练员的任教资格和课程安排,他们期待能够有更加详细的规定,从而能够提高培训效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了解到,此前,对于体育培训项目,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规范体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其中仅仅针对青少年体育项目,国家就出台多项政策,例如在2021年11月,中国足协研究制定了《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服务规范指引(2021-2023年)》,旨在构建促进足球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坚决防止损害青少年体育权利的行为,推进青少年足球培训服务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样在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又发布了有效期为3年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其内容也包括场地设施、课程要求、从业人员要求、内部管理要求、安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强调深化体教融合,进一步完善课外体育培训监管。
“北京地方标准的出台,是在上述政策的基础上的提升和细化,更符合北京的实际,可以说是规范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避免行业无序扩张,让孩子们更科学、更安全地强壮体魄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体育教师龚真观介绍,“安全健康、高质量的校外体育培训,是学校体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重要力量。而场地和师资往往是家长最为关心的内容。”
体育培训市场连续升温
在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龙潭湖地段是青少年培训机构比较活跃的地区。这里体育场馆相对较多,部分小区配有运动中心,绿地空间也建有篮球场、足球场等,满足了青少年课余锻炼的需求。而这些场地由不同的体育培训机构租赁运营,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据记者了解,这些场馆周末的时间段都被安排得满满的,营业时间从上午9:00一直持续到晚上8:30。
“我家住在国瑞城小区,周边1.5公里范围内有各种各样的锻炼场地。”孩子上六年级的家长孟祥宇表示,“今年开学以来,孩子喜欢上了足球。正好有着便利条件,便为孩子报了一个培训班,每周六上一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实际上,他们班里就有好几个孩子在这个足球培训班上课。”记者了解到,除了足球课,孟祥宇的孩子在周日还上一节1.5小时的私人游泳课。
疫情三年过后,随着防控政策的变化,很多体育场馆开放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体育场馆参加锻炼。究其原因,工作在东城区新怡家园健身中心的游泳教练董真真告诉记者,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双减”政策的落地,孩子们减轻了负担有了更多的时间锻炼;二是疫情的发生让人们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更加重视;三是中考体育的影响,北京中考体育给出了4类22个选择项,孩子们需要选择四项,很多家长提前给孩子规划和学习。“因此当下体育培训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很多著名的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通体育培训项目,抢占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4到2019年,我国儿童体育培训市场规模均保持着40%以上的年增速,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599.8亿元。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全国艺术、体育培训类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99%。
一份2022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报告分析认为,体育教育受政策利好影响发展迅速,市场仍在升温。预测到今年,我国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超1300亿元,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成为热门行业。
规范出台将消除诸多隐患
“在这个时间,出台北京标准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服务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师兰长春表示,“规范给青少年选择体育培训机构提供了一个指南和帮助。”
在兰长春看来,家长选择培训机构前,要明确培训的目的,要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选择一项孩子较为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培训,而不是单纯为了提高体能、提高体育中考分数来进行。
龚真观告诉记者:“依据这份规范,家长们要关注培训机构的课程、考察教师资质,可以参与试课,因为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是兼职,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甚至不会科学地教孩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现实中具体到每个体育项目,家长们对其标准的掌握仍处于模糊状态。除了报名时听销售人员讲解和教练人员的简单介绍外,其他只能凭印象感觉培训的效果,这也由此造成青少年体育培训存在诸多风险。
“为了给孩子报名,我曾带孩子到多家培训机构去上体验课,也见过了各式各样的坑。”家长孟祥宇介绍,“不知道老师是否有教练资格证,不知道每节课的课程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游泳池的水是否达标……这些都需要专业知识,对于家长来说,掌握这些知识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但现在有了这个规范,至少能按图索骥地去对比一下,能够避免一些风险。”
龚真观老师建议,除了这些公布的标准,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参加体育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项目时,仍要全面了解培训机构情况,关键是教练员的从业资格、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此外还要关注培训机构对有关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家长们还应该给孩子买上保险。从以往经验来看,很多时候发生事故之后,扯皮现象尤其严重。
期待校内外联手建立体育生态链
现实中,校外培训机构是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除了提供培训课程服务外,还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北京城区,特别是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中心城区,很多小规模学校体育训练场地严重不足也很不丰富。”兰长春表示,“而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正好能弥补学校这一不足,为青少年锻炼提供场地服务。”
在龚真观看来,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体育培训机构服务未来会发挥主力作用。因为它们为孩子提供的是专项训练,并且一练都是一两个小时,而校园内的体育课仅有45分钟。
“很明显,体育培训机构的专项训练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因此,我希望今后体育培训机构能够在规范的指导下,形成集团化规模,形成自己的赛事文化和品牌。走进校园,与学校实现互相配合,形成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构建体育生态链。”龚真观介绍,当下一些体育培训机构能够进入学校参与课后服务,可以组织具有相同兴趣的孩子们组建自己的体育项目团队。机构可以携手校方成立联盟组织赛事,这样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龚真观老师的观点得到多位培训机构教练的认可,工作在东城区龙潭湖体育馆的篮球教练王帅兵也表示,现在需要用行政的力量来支持实现校内外联合、机制互认,这样,孩子们的体育发展之路会更加顺畅。
“校内外携手,这样的体育服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龚真观表示,“现在欧美很多国家的青少年周末都有丰富的体育活动或者赛事参加,满足了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身体好了,心理也健康了。”
采访最后,王帅兵向记者也表达了一个担忧。“如果这个文件征求完意见后能够正式实施,则意味着提高了体育培训机构的门槛。尽管当前社会上的体育培训机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正规的公司,也有几个人组建的小作坊式的体育团体——而随着标准的实施,会有一大批培训机构不合格而不得不关门。“资源的紧缺,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培训价格的上涨,而受损的则是家长。因此,我希望行政部门在执行标准规范的时候,能够实地考察场馆,既坚持原则,又能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求。”
链接:《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服务规范》要点
1.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范围:
——以传授和提升某种体育技能为目的,面向3-18岁儿童青少年开展的课外体育指导、培养和训练活动的机构。2.人员要求——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安全员。 ——应配备不少于1名专(兼)职安全员,应掌握治安、消防等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熟练使用通信、治安和消防器材。 ——培训机构应根据所开设培训项目及规模,配备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兼职教学队伍。 ——教学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宜不小于50%且专职教学人员数不应少于教学人员总数的25%。 ——教学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学历,并具有培训项目相关资质证明。3.场地要求——室内培训不应使用居民住宅作为培训场所。 ——利用改建或改用的地下空间从事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经营活动的机构,应符合地下空间使用的相关规定,不得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开展体育培训活动。 ——教学场地建设应符合培训体育项目的场地标准,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4.课程要求——课外体育培训的课程应与培训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等相匹配,具备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同一时间开展两项及以上体育项目,各体育项目培训区域应分设场地或之间设置连续性隔离带。 ——教练员应在课前,做有针对性的身体预热活动。 ——教练员应在上课期间,有剧烈运动时,随时注意学员的身体反应,如遇到学员身体无法承受继续培训,应及时按应急预案处理。 ——服务人员应积极通过视频和照片记录上课情况。
文字:李继君 赵艳国
编辑:苏珊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